什么是弱点营销?宇宙的精灵,万物的灵长,说的是人类。
但日常,人性的弱点也不少:贪婪、恐惧、嫉妒、懒惰、好色、贪慕虚荣、难抵魅惑、害怕孤独、热爱免费、看重等级、迷信专家、崇拜名人、喜随波逐流关于人性的所有弱点,正在被消费社会借助和营销。
所有营销都是弱点营销,针对的是大家与生俱来的人性弱点和后天培养的世俗判断。
想想你由于怕肾虚、怕肥胖、怕肤黑、怕生病、怕落伍而进行的消费,想想你在电子商务大战中抢的优惠货和在欧美抢购的奢侈品,想想你永远缺一件衣服的衣橱和找不到鞋的脚,想想你伸向淘宝的手和接不完的快递,想想你看了广告后买的东西和名人签名,想想你买房和投资理财的被忽悠史你的弱点被营销、需要被开发、欲望被满足,貌似双赢。
但你为何消费之后会失望、欲望满足后会悔恨?斯拉沃伊齐泽克说:大家需要了解自己想要什么。
而弱点营销所做的,就是引导人一直需要、永不满足。
《善恶经济学》作者托马斯赛德拉切克对《新周刊》说:不满足成为让大家进步和成长的引擎,也会让大家自己成为一个永不满足的引擎。
人性难改,而营销无所不在。
想不成为弱点营销的牺牲品,需要有强大的内心和自我认知。
但真到那时,你倒能成功营销其他人的弱点了,无论你卖的是电器还是价值观。
免费贪实惠,哪个能不贪实惠呢?只须你过去消费过,你就肯定在各路企业的优惠、0元试用活动中掉入过陷阱。
虽然每人都了解天上不会掉馅饼,但在类似清仓、免费、大减价、五折起的招牌下,看到有自己可能需要的东西,都难免会热血上涌,不可以自制地开心、激动,飞速说服自己,进行原本无需的额外或者过度或者超前的消费。
零元购机就是在这个手机市场角逐激烈的时期针对人的贪实惠心理而出现的最常见的一种营销推广手法。
零元二字有叫人血脉偾张的成效,足以让部分人忘记在零消费的背后是你每月需要支付你原本可可以用不完的话费。
零元购机合算么?其实这无关紧要,只须你心动得闪过这个念头,你就已经被企业算计了。
认命吧,没买家能精明过企业。
VIP1776年,美国摘掉英属殖民地的帽子,宣称:所有生活而平等;上世纪80年代,还是美国人,用一句Very important person作为邮件的标题,从此VIP被广泛用,大家又被拉回了等级年代。
在商业范围,VIP本来指的是创造了80%收益的20%人群,他们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兴衰,职员的饭碗。
因此,企业对之悉心呵护,格外照顾:银行的VIP不需要排队;航空企业的VIP有单独的休息室;QQ的VIP在游戏大厅里可以随便踢人。
正是这类小特权,成功满足了已有VIP的优越感,也成为企业营销的利器潜意识里,大家一直期望自己是多数人中拥有特权的少数人,在社会阶层中位列更高的等级。
企业则顺势饰演着布道者,一边以增值服务为鱼饵,一边向顾客灌输VIP并非天生的,每人都可以成为VIP。
2011年,某市场研究公司曾以500名买家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19%的受访者有5张以上的VIP卡。
除去熟知的垄断行业,还包含服饰、餐饮、美容、KTV,甚至修鞋铺。
29%的受访者承认,通过预存肯定的金额换来了VIP;35%的受访者为了晋级为VIP曾发生非必须的消费。
伴随门槛减少,VIP的人数愈加多,企业承诺的小特权却愈加少,能兑现的更少,不平等日益趋向平等,VVIP亦应声而出。
饥饿营销佛云生活八苦,其中之一为求不能。
然而,世间能做到无欲无求的有几人?芸芸众生,多是苦中求,以苦为乐。
越是得不到的越想得到,越是难得到的花的心思越多。
有时候,求的过程已经超越了求的结果,过程越艰辛,得到后越有收获感,越高兴。
饥饿营销就是针对这种心理,投其所好。
企业有意调低提供量,以期达到调控供应求购关系,制造供不应求的假象,保持产品较高价格和利率,或者只不过为了吸引眼球,增加好友气。
从苹果的系列商品和近年来的国产大片可以看出,饥饿营销的路子基本都是如此的:在产品开发和影片拍摄阶段就不时抛出一个又一个包袱,或以高科技为卖点,或以导演选秀为卖点,取得买家的持续关注。
但,最重要的东西却严格保密:譬如,iPhone4的外观设计被苹果严防死守了30个月;《金陵十三钗》先后发布了多款电影海报,却直到最后一款才出现女主角的一个背影,期间,两配角演员由于在微博上公布了上妆照还被解雇。
而关于核心内容的猜测客观上则在受众中进行着一场口碑传播。
当买家的胃口被充分吊起来,便是最好的商品上市机会。
被抑制了长久的欲望一旦有了宣泄的渠道,结果即风雨无阻,夜里排队;就算票价创纪录达到120元,也场场爆满。